close

  文/羊城晚報記者 賴逸秀
  圖/羊城晚報記者 陳文筆
  因為殘疾,他們過得比普通人家坎坷,多數殘疾夫妻都清貧、辛勞,但在他們平淡如水的生活中,也能嚼出一絲愛的味道——那不是轟轟烈烈的浪漫,不是海枯石爛的情話,而是相互偎依取暖,相互扶持關愛。從他們的生活中,紛紛擾擾塵世中的人們似乎能讀到一些愛的真諦。
  在佛山,也有這樣兩對夫妻。“你是我的眼,我是你的手”,是這一世相識相知的緣分;而“100釐米身高差距的愛情”,則是只能蹲在地上走路的女主人公的幸運。
  1
  你是我的眼,我是你的手
  中午,佛山禪城區祖廟附近一處有20多年樓齡的老居民樓中,一對夫妻開始合作做飯。妻子負責切菜,丈夫負責掌勺,食材有幾塊魚頭、一把青菜、一個白蘿蔔。魚頭在電飯煲中被蒸熟後,丈夫往上面滴了幾滴醬油,並把魚頭分成兩盤——一盤去了魚刺都是魚肉,還有一盤魚骨頭比較多。
  丈夫說,都是魚肉那盤,得給失明的妻子吃。
  第一次約會
  她的眼睛看不見,他的右手畸形無力。結婚20多年,他便是她的眼,她便是他的右手。
  她叫葉碧如,他叫李志偉,都是佛山禪城人。葉碧如是一級視障殘疾人,由於小時候就患上病毒性角膜炎,幾乎完全生活在黑暗中;李志偉右手畸形無力,連衣服上的拉鏈都沒力氣拉起。
  兩人相伴走過20多年,生活清貧而簡單。夫妻倆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廣州植物園,那是20多年前,他們第一次約會,那時去趟廣州很不容易,他們從佛山出發,先搭了幾個小時火車,又乘輪渡,才到達植物園。那時葉碧如的視力還沒有現在這麼差,李志偉第一次牽住了葉碧如的手,帶著她到處觀賞。
  談及他們如何相識,葉碧如低著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當時我和丈夫都在殘疾人福利廠工作,接觸多了,便產生了好感,喜歡就是喜歡,沒有什麼理由。”
  為看病爭吵
  婚後,兩人相互依偎扶持,李志偉每周都陪著妻子上醫院檢查眼睛。但沒過多久,葉碧如就被查出患了腫瘤,由於收入不夠,只能放棄治眼睛,轉而把腫瘤抑制住。李志偉說,現在看病每個月報銷後還需要400多元,這幾乎占了他們收入的一大半,有時候實在支撐不下去,就找人借錢。
  讓夫妻倆爭吵最多的話題便是葉碧如的病,有時候葉碧如覺得精神好了點,為了省錢,就不想去醫院看病了,可是李志偉堅決不同意,每個星期都堅持帶著她到醫院排隊看病。
  書法家贈字
  夫妻倆婚後擁有了一個健康的女兒,如今已在讀中職學校。一家三口一直住在李志偉父親留下來的兩室一廳的房改房公寓中。他們每天的飯菜錢控制在8元左右,比如羊城晚報記者到訪的那天,李志偉買了5元魚頭、2元青菜、1元蘿蔔,中午燒好,吃剩下的晚上加熱繼續吃。李志偉每天都會騎單車到遠一點的菜市場買菜,一斤菜可以便宜幾毛錢。
  現在葉碧如已經從福利廠退休,李志偉平日從工廠領一些電子零件回家加工,做20斤有80元,他一天能做10斤。李志偉說,現在家裡主要的收入是妻子退休金、低保金和他的工資。
  “意重冰河暖”——在李志偉家中客廳的牆上,掛著這樣一幅毛筆字。李志偉說,結婚後,由於經濟壓力以及碧如的視力不好,他們再也沒有出過遠門。天氣好的時候,他會牽著碧如的手到樓下的公園走走,有一次在公園裡偶遇一位書法家,聽了他們的事情後,書法家贈送了這幅字。
  李志偉說,每天穿衣服都要讓妻子幫忙拉拉鏈,已經20多年了,妻子性格很好,幾乎不發脾氣。
  葉碧如說,結婚這麼多年,每次需要他的時候,他總是很有耐心地幫助自己。
  2
  100釐米身高差距的愛情
  20多年前,一個身高178釐米的小伙子和一個只能蹲在地上走路的姑娘相遇了,他們跨越了整整1米的身高差,領證結婚,相守在一起,一守就是大半生。
  經人介紹相識
  楊少梅是佛山南海大瀝人,一歲學走路時就被髮現患上小兒麻痹症,雙腿沒法正常走路。離開輪椅時,她只能蹲在地上向前挪動,視線高度只有70多釐米。從小楊少梅就足不出戶,年輕時她靠在家裡做手工賺錢,當時並沒打算結婚,怕嫁不好,還要受氣。後來在嫂子的介紹下,她認識了來自清遠的小伙子——身高178釐米的梁廷。
  當時梁廷在工廠上班,下班後常常來她家陪她聊天、做手工。梁廷說,楊少梅特別開朗,岳母人也很好,這些吸引了他。1990年,二人領證結婚。
  一家組成“看樓團”
  “讓妻子到外面看看,是我當時最想做的事情。”梁廷說,婚後他就跟別人借了一輛28英寸的紅棉大單車,載著妻子出門,沒想到路上車翻了,兩人都摔倒了——20多年後,他們回憶起這幕時,一起大笑起來。
  1998年,梁廷拿出了自己幾年工作攢下的4000多元積蓄,買了一輛三輪摩托車。楊少梅說,這輛摩托車有全家最幸福的回憶,那時丈夫常騎著車載她和女兒去桂城公園,每次回來,楊少梅便會高興地告訴大家哪裡又有了新的建築和樓盤,鄰居們便給他們一家人取名“看樓團”。
  每到星期天,“看樓團”就會出發,一家人還一起去吃麥當勞,由於楊少梅行動不便,丈夫帶著女兒進店去買,她就坐在摩托上等著丈夫給她送出來。“當時覺得很幸福,他從來不害怕被別人知道我有殘疾。”楊少梅說。
  “看樓團”看了幾年的樓盤後,梁廷便開始謀划著為這個家買一套房子。結婚後,他們一直是在租房,由於各種原因沒申請到保障房。
  2001年,他拿出自己積攢的3萬元錢做首付,貸款買了一套房子。當時周圍人對他的行動很驚訝,梁廷說,自己還房貸確實有壓力,當時他就想,如果到時候真沒法還,就當全家人住了一段時間的酒店,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。
  從不問丈夫工資多少
  買房一段時間後,由於工廠搬遷,梁廷失業了,當時孩子要讀書,每個月要還800元錢的房貸。“當時真想從30樓跳下來。”梁廷說。但楊少梅說,當時丈夫什麼都沒告訴她,她也什麼都沒問,只是默默地在家裡做好家務。
  “他做什麼我都相信他,我從不問他工資有多少,有多少積蓄。”楊少梅說。
  在楊少梅的眼裡,梁廷很上進。剛結婚時,梁廷在火柴廠工作,每個月有120元的收入,女兒出生後,丈夫覺得自己應該有一技之長,於是除了每天工作後回家帶孩子,他還會去夜校上課,考了電工證,後來便開始做高壓電工。
  楊少梅覺得她和丈夫的相處之道就是信任二字。
  為她特製各種傢具
  在楊少梅家小小的廚房中,有3把高度不一的椅子,都是梁廷特地為她“定製”的。楊少梅幹活時可以先坐上矮的椅子,然後再借力坐上稍高一點的椅子。
  他們家吃飯桌椅都比普通人家的要矮一截,多數椅腳都包著一層厚厚的布,用於防滑和加固,這些都是丈夫為楊少梅特製的。為了能讓妻子更方便地晾衣服,梁廷還做了一個輪滑板——一個木板下麵有4個輪子,每次少梅要去晾衣服,就把衣服放在木板上,一邊蹲著走一邊推著滑板。
  上樓梯時,楊少梅會從輪椅下來,蹲著慢慢爬一階一階樓梯,梁廷就在她後面保護著,下樓時,梁廷便會在她前面護著。
  現在楊少梅依然每天在家做手工,但眼力不好了,做得慢;而梁廷年齡大了,電工也做不了了,目前待業在家。梁廷說,自己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,趁還有能力,為老婆和自己存點養老錢。
  賴逸秀  (原標題:殘疾夫妻的攙扶相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c30kckoj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